对明朝感兴趣。
一是对朱元璋的书法兴趣。还有他儿子朱棣的书法。还有最后那个上吊的皇帝的书法。
关于他们的书法事先放放今儿个先聊聊他们朱家皇帝选状元的事儿。
明朝的江山共276年。皇帝共有16位。状元共有89名。
故事一:作文300字的状元
现在高考作文字数要求是800—1000字。(诗按行数也算800字但分数不会给最高档)
1385年。朱元璋(1328—1398年)(1368—1398年在位)做皇帝的第18年头他选了一位“作文”只写了300字的状元。(据说文中还有错字病句)
说起来事儿很奇葩。事见明代黄瑜《双槐岁钞》一书。
朱元璋会试选状元的头一天晚上做了个梦:梦见一个大钉子上吊着几根白丝在阳光下飘啊飘啊飘的。飘着飘着闹钟响了。上朝的点儿到了。惺忪上朝后阅卷主考把拟好的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的卷子呈给他由他排排座次决定让谁做第一名。结果他将第一排成第三第二第三递升一名成了第一二名。但都没联系上昨晚的梦。他随手翻其他卷子。见到一个叫“丁显”的能跟他做的梦连上线。于是便将丁排在第一名。刚递进的第一二名还原成原来的第二三名最初的第一名成了第四名。
记住他们的名字。
状元——丁显
榜眼——练子宁
探花——黄子澄
传胪——花纶
(说明:百度丁显名下记:“明朝自洪武四年(1371)开科取士后,太祖曾一度废除科举,改荐举,直至洪武十七年(1384)方恢复科举考试。翌年二月,会试472人,黄子澄第一,为会元,练子宁次之,二人均为国子监生。第三名花纶乃浙江新解首。三月殿试,太祖亲制策问。读卷官初拟花纶第一,练子宁次之,黄子澄又次之。童谣有:‘黄练花,花练黄。’当时人们还不解其意,待会试及读卷所拟名次恰与童谣相同。花纶被选,一时无人不知,因而同榜进士皆呼他为"花状元"。榜眼练子宁还曾作《送花状元诏许归娶》诗以示庆贺。但在唱名的头天晚上,太祖梦见殿前一巨钉,缀白丝数缕,悠扬日下。待拆开首卷见是花纶,太祖便以其年少置之二甲,又从进呈的试卷之中挑选出丁显,因其姓名正与太祖之梦相符,显字正是日下双丝,遂擢为状元,这一年丁显28岁。”)
故事二:名字得来的状元
现在特别重视起名字。请大师起名且用电脑打打分。结果重名过百上千成万。不过不重视还真不行。
明朝第三位皇帝朱棣(1360-1424)(1402-1424年在位)那会儿就有一个例子。
1424年。朱棣做皇帝的第22年头。本来状元是孙曰恭的。但靠“清君侧”为名当上皇帝的朱棣对“暴”字特敏感。把“孙曰恭”仨字看成俩字“孙暴”。把排第三名的邢宽点了状元。
原因是“邢宽”读起来等同“刑宽”。自我感觉自己宽大为怀。
据说当时大学士杨士奇(1366—1444年)就取名字的讲究免费给朱棣上了一课。结果胳膊没拧过大腿。
最终结果:
状元——邢宽
榜眼——梁禋
探花——孙曰恭
以上这则故事同样见明代黄瑜《双槐岁钞》。
故事三:迟到得状元
现在高考开考迟到即不准再入考场参加考试。明朝却有一人因迟到却得了第一名状元。
故事见明代王世贞《弇山堂别集》卷八十二。
1532年。明朝第11位皇帝世宗朱厚熜(1507—1567年)(1521—1566年在位)在会试前听取礼部尚书夏言端正文风的建议。在殿试开考前由监考人员特别提醒考生注意:词藻华丽浮靡不实者(等同于前些年书赛的用纸过度拼接)的文章一律淘汰。
刚刚巧。广东籍贡士林大钦(1511—1545年)因上厕所错过了监考的特别提醒。21岁的林发扬“初生牛犊不怕虎”的作风。作文时按往常样把一肚子好词能用的全用上。阅卷官吏部尚书汪鋐和大学士张孚敬都很欣赏林的行文风格不同于常人将林破格提升排在第三名。
第一二三到第十名的卷子最终由皇帝朱厚熜排定座次。因林的文章少了临场监考宣读的注意事项不像其他人有所顾忌最终成了第一名状元。
故事四:天赐状元
朱元璋做梦选状元够奇葩。他的孙子的孙子孙子明朝最后一位皇帝朱由检(1611—1644年)(1627—1644年在位)第一次行使皇权时靠抓阄定状元比他祖宗更好玩。
1628年。做了皇帝不久的朱由检信心满满想复兴重振祖业。他深知人才的重要。在三月选拔人才的会试后的殿试优中选优的过程中他给全国人民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他将阅卷大臣拟排的前10名士子的名字各写在一小块纸上再一个个揉成团放进金罐中再用金筷子去挟。挟出一个纸团一看纸片上三个字是刘若宰。他开始怀疑自己的这个方法灵不灵。他将写着刘若宰的小纸片揉成团再放进金罐摇罐9次再挟出一个小纸团打开一看纸片上三个字还是刘若宰。三次。全是刘或宰。他肯定了自己的方法他认为这一定是天意。他不再犹豫。他做皇帝后的第一个状元诞生了。他的名字就叫刘若宰。
故事见明朝文秉主撰的《烈皇小识》。
明朝皇帝故事特别多今儿暂且聊到这。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1buydog.com/444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