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欣赏·口吻生花
成语出处:唐·冯贽《云仙杂记·卷五·白氏金锁》:“张祜苦吟,妻孥唤之不应,以责。曰:“吾方口角生花,岂恤汝辈!”
张祜:唐清河(今河北省清河县北)人,字承吉,以善宫词得名。曾客居淮南,在丹阳曲阿(今江苏省丹阳县地),筑室隐居。妻孥:妻子。
原文的意思是:张祜正在苦苦地构思吟诵,妻子召唤他没有回应。遭到妻子的责备,张祜道:我刚有点灵感,正在口吻生花的时候,哪里顾得你在一边啰哩啰嗦的。
口吻生花,吻:嘴唇。嘴角生出花儿来。比喻吟诗吟到非常得意、兴趣强烈的时候。原指张祜形容自己苦吟之乐,后用以比喻吟诗作文从口中、笔下出现了佳句或佳境。
口吻生花:也写作口角生花。
《镜花缘》卷一○○:“自家做来做去,原觉得口吻生花;他人看了又看,也必定拈花微笑。”
如此境界,不知能吟诗作文的你,享受过这样的乐趣没?
成语故事欣赏·斗酒百篇
成语出处:(唐·杜甫《饮中八仙歌》):“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斗酒百篇。饮一斗酒,能作诗一百篇。指善饮酒而能作诗,形容豪放而有才识。今日文章篇幅不大,就将杜甫《饮中八仙歌》全文分享如下,供大家欣赏: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麹车口流涎。
恨不移封向酒泉,左相日兴费万钱。
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世贤。
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
皎如玉树临风前。苏晋长斋绣佛前。
醉中往往爱逃禅。李白斗酒诗百篇。
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
自称臣是酒中仙,张旭三杯草圣传。
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辨惊四筵。
成语故事欣赏·斗酒学士
上一篇我们分享了成语“斗酒百篇”,成语中的主人翁“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那么接下来我们发的这个“斗酒学士”的成语当中的主人翁却另有其人,而是大家不怎么熟悉的唐朝人物王绩。
成语出处:《新唐书·一九六·王绩传》记载:“王绩字无功,绛州龙门人。性简放嗜酒。高祖武德初,以前官待诏门下省。故事,官给酒日三升,或问:‘待诏何乐邪?’答曰:‘良酝可恋耳!’侍中陈叔达闻之,日给一斗,时称‘斗酒学士’”
翻译成现代语言的大体意思是:王绩是绛州龙门人,这人的性格放荡倨傲。在高祖武德初年时,自隋朝的旧官被安排到门下省等待任职,按照旧时的先例,待诏的这些官员每天有三升酒的供给。王绩十分高兴。有人问他道:“你为什么这么高兴呀?”王绩回答说:“这里有佳酿供应,而美酒是我最贪恋的!门下省的长官陈叔达听说后,破例每天给一斗,后因此称他为“斗酒学士”,王绩也因此而名留青史
斗:古代一种有柄的盛酒器。苏东坡在他的《赵既见和复次韵答之》一诗中谈到过这事,不妨将全诗照录如下,供大家欣赏:
长安小吏天所放,日夜歌呼和丞相。岂知后世有阿瞒,北海樽前捉私酿。
先生未出禁酒国,诗语孤高常近谤。几回无酒欲沽君,却畏有司书簿帐。
酸寒可笑分一斗,日饮无何足袁盎。更将险语压衰翁,只恐自是台无饷。
成语故事欣赏·水落石出
词语较早见于宋·欧阳修《醉翁亭记》:“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苏轼《后赤壁赋》:“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宋神宗时采用王安石变法,苏轼因不赞成新法,被贬到黄州当团练副使,并在此写下了名篇《赤壁赋》。赤璧是三国时东吴和蜀汉联军大破曹操的地方;但赤壁在湖北有三处,其中,曹操被火烧大败之地在江夏西南一百里之赤壁,苏轼所游之赤壁在黄州汉川门外。苏东坡自己也知道,他先后做了两篇赤壁赋,只是借题发挥而已,他在后赤壁赋中有这样几句:“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苏轼游赤壁,在元丰五年,前后有两次。前游在七月,作《前赤壁赋》,其中说:“壬戌之秋,七月既望。”后游在十月,赤壁所见,已是冬景,所以苏轼发出感慨:才过了多少日子啊,江上的景象却不能再辨认了。
一块石头沉在水底,岸上的人都看不见,只有等水位落下去了,石头才会显露出来。事情的真相正如沉在水底的石头,只有等水位降下去了,真相才能浮出水面。原为描写赤壁寥廓的冬景,后借喻事情真相大白。
成语故事欣赏·八斗之才
成语出处《南史·谢灵运传》:“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后人据此概括出成语“才高八斗”、“八斗之才”。
曹植,字子建,曹操第三子,曾受封为陈王,他从小就很聪明,才思敏捷,文词富丽,深受曹操爱。曹植的创作,包括赋颂诗铭和论文,留下的虽然不多,但是旧时作家对他都有很高评价。
南朝时期,宋国有一个人名叫谢灵运,他聪明好学,读过许多书,从小受到祖父谢玄的厚爱,出身于东晋大士族兰辨多霉,因他袭封康乐公的爵位,世人称他谢康乐。他身为公侯,却并无实权,被派往永嘉任太守。谢灵运自恃才高,又自叹怀才不遇,常常丢下公务不管,却去游山玩水。后来,他辞官移居会稽,常常与友人酗酒作乐。当地太守派人劝他节制一些,却被他怒斥了一顿。可是,他写的诗艺术性很强,尤其注重形式美,很受文人雅士的喜爱。谢灵运的诗篇一传出来,人们就争相抄录,流传很广。宋文帝很赏识他的文学才能,特地将他召回京都任职,并把他的诗作和书法称为“二宝”,常常要他边侍宴,边写诗作文。
一直自命不凡的谢灵运受到这种礼遇后,更加狂妄自大。有一次,他一边喝酒一边自夸道:“魏晋以来, 天下的文学之才共有一石(石:容量单位,一石等于十斗),其中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其他的人共分一斗。”既称赞了曹植的文才之高,也蔑视了天下人的才华。但这份不将天下人放在眼里的自信与轻狂,又何尝不是他内心孤独的隐喻呢。后来,人们便称曹植是“八斗之才”,同时也将学问高、文才好的人形容为“才高八斗”。
谢灵运虽然有些狂妄,但他的才华也得到当时和后人的承认和赞赏,并非浪得虚名。因此,人们一定要勤奋学习,等到你拥有过人的才华时,也一样会受到别人的肯定和赞赏。
相关连接:1、宋·张景《飞丸记·第二二出》:“我味此词,描情写意,宛然在目,不让长符记浆门洛神。闻得前日易生,他才高八斗,想必是他。”2、现代作家陈国凯《代价》:“可是对那些和他一样,对美术一窍不通的客人,他则大谈古往今来的诗画名幅了,往往使人肃然起敬,觉得丘建中确实是才高八斗,学富五车。”3、现代作家唐浩明《曾国藩》:“左宗棠这人虽然才高八斗,器量却不开阔。”4、明·陈汝元《金莲记·偕计》;“不佞姓苏,名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也。学富五车充料牛,才高八斗。”
作者简介
迟忠庆,男,1958年生于山东省高密北乡大迟家村,1976年12月入伍,对越自卫还击战退伍老兵。中共党员,大学文化,政工师;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会会员。1985年起在全国各级报刊、媒体平台发表散文、论文、诗歌、短篇小说、曲艺作品等。2018年退休。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1buydog.com/445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