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一次面临这样的场面。因为从事品牌策划的工作,对起名这件事多有理解和案例,渐渐地,周边的朋友一传十,十传二十,把我当成了“专业起名”的,这并没什么,关键是,以为起名只是举“口”之劳。
面对这样的要求,我之初也是这么认为的,毕竟咱就是干这个的,小小名字也确实不是什么大忙儿,况且还能收获成就感,一是看到自己想的名字被用在某个门头上,供多人审视,那种知识获得实践的感觉,很受用;二是,不管是身边的直系朋友,还是朋友的朋友,他们让你帮忙起名,总是一副很尊重的样子,这让我也获得不少满足感。
至于钱不钱的,那真不在我考虑的范围内。
但是,经过10年的成长以及经历的增多,我对这样的要求开始委婉拒绝,这个过程有过纠结,也有过为难,但最终还是坚持自己的决定。
为什么这样?周边有人说,你是想挣钱吧?这也是实话,但不全是钱的问题,况且,很多人是付钱的,都会以“图吉利”“讨彩头”的名义发个一二百的红包,大家都在社会上混,谁都知道再小的忙也不能白帮的道理;当然也有口头感谢的,我也不太计较。
关键在于吃力不讨好。
出于对起名的爱好,以及对好名字的自我挑战,不管是怎样的门店,起名时往往(自认为)很用心,但在用心想出的名字,却换来了意料之外的反馈。大概有以下几种情况:
刚开始起名时,命名的思路基本是遵循“易记易读易传播”的原则,比如为美甲店起名“巧酥手”,为高端绿植店起名“greengreat”,为物流公司命名“红马纵横”,为生鲜零售店命名“鲜到先得”等等,这些名字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认可,但是随着对命名认知的加深,越来越发现,这类命名即使有技巧的成分,也充其量是一个有店特点的识别符号,并不足以推动生意的大发展,而决定生意上限的,往往是经营内容(主要是产品和服务)的独特性,而名字,是其独特性的反射和价值感的关联。
以物流公司为例,在物流市场处于增量时代,随便一个物流公司可能都会分一杯羹,但是到了大物流公司统治江湖,小物流公司遍地都是的时代,如果再想随随便便分一杯羹,就变得难上加难,这时候,物流公司就应该进行业务的侧重或者聚焦,比如就做大件物流(如德邦);当大件物流被占据,是否可以做大件中的家具物流,主打家具物流的一站式服务,深度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再退一步,即便家具物流被人抢占先机,是否可以专业做“红木家具物流”,针对其高价值、怕磕碰、搬运难(主要是重量)的问题,提供更专业的搬运器具和工人,更安全的包装服务,这样看似业务是窄化了,实际上是建立了竞争壁垒,同时容易获得高溢价。
在经营战略确定的前提下,再赋予其业务一个高度匹配的名字,就会1+1远远大于2,还是红木家具物流为例,如果配上“红马”这类的名字,整个品牌体系就相对完整了。
这里只是举例说明命名的效用问题,它是以经营战略为前提的,越是充分竞争的行业,越需要战略前置,命名后行。
好了,再回到我的困扰中,在找我命名的朋友(以及他们的朋友)当中,很多人只是将开店当做一种谋生的手段,多数没有做大的打算,即便是有点梦想,也多是想通过资源(如熟客)啊、位置啊、味道啊,甚至更勤奋一点啊来达成生意的火爆和持续的增长,很少有想靠市场的打法去一点点做产品、做服务、做差异化、做战略取舍,这就导致了,我能接触到的所有“关系户”,本身对名字的需求就像花钱做个门头,甚至还不及做个什么色彩的门头更重要。进而,很大一部分生意(除了真有资源,真的刚需)哪怕有了我起的名字,也很难在经营上与之配套,依然我行我素,然后,失败收场。
当然,人家也不会将失败的原因归结为你的名字起的不好,但经历得多了,这多少属实让人郁闷。
但更为郁闷的还是对名字的选定上。
一般来说,我都会从不同的角度起3-5个名字供对方选择,前面说过,但凡找我起名的“关系户”,很少有开店的老兵,老兵们都会自己起名(老兵们不管干的好不好,起名上一般都很自信),而创业小白们对名字的认可往往是基于他自己的经验认知,比如开物流的,会优选那些“通”、“达”、“顺”的名字,开湘菜馆的,就要名字里面有“湘”字,有“辣”字,但凡名字有些创意,跳脱出来,他们是理解不了,也是接受不了的。还比如做火锅的,多数会给羊啊、锅啊、辣啊这样的字眼较真儿。
为什么会这样?原因就在于,我认为的“差异化的名字”,在他们看来是陌生的,甚至是不伦不类的,反而那些“似曾相识”的满大街的字眼,因为见得多了,他们往往以为这样的名字才是好名字。
这种“认知的偏差”,让我的命名襄助开始变得有些难受,甚至痛苦,特别是当我把精挑细选的名字兴致勃勃地呈现给对方,而换来对方“有空再帮忙想几个”的答复时,那种落差非常强烈。
可能会有人说,那一定是你的名字不好,怎么能怪人家不识货,甚至“认知不够”呢?!
从业10余年来,起过并被客户注册和使用的名字早已过百,不能说个个获得好评,但多数都能从一众名字中脱颖而出,客户发自内心而非迫不得已地接受(如果付费客户也说再想想吧,那这问题就严重了,身为从业者估计也就该转行了)。这么解读并不是为自己正名什么,退一步说,即便我想不出“最好的名字”,但也能一眼判断出“平庸的名字”和“糟糕的名字”,事实上,在帮忙取名的过程中,对方选择的名字往往属于后者(感兴趣的读者可以看看我的其它文字,有很多对糟糕名字的示例和诠释)。
除了“认知上的不对位”,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也让我放弃了帮忙起名,就是商标注册的问题。随着知识产权意识的普遍增强,好名字相对容易起,但注册的难度越来越大,对于核名来说则意味着大量的工作及注册不成功的风险,作为非注册机构的个人,我没有像注册公司那样的核名权限,只能通过公开的知识产权网站核名,即便核到没有重名,实际注册的风险也很大。
对于付费客户来说,我通常会通过私人关系来保障核名的精准度,但对于“关系户”,一旦这样的情况出现,后续的“再想想”、“再改改”则意味了无休止的时间和精力,实在得不偿失。
想必,我遇到的上述问题,做脑力服务的人都会遇到过,比如设计师,也经常吐槽这个朋友让设计个logo,那个熟人让设计个画册等问题,之所以把这段经历和心历写出来,主要是最近又有人找我起名了,在委婉的拒绝下,收获了不友好的态度和评价,所以决定抒发一下心中的真实想法。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1buydog.com/440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