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106猗嗟押韵、注释、古音、今韵

诗经106-1猗嗟押韵

(备注:□=非韵、■=i韵、●=o/u韵、◆=ng韵)「」

1.猗嗟昌兮,颀而长兮。抑若扬兮,美目扬兮。巧趋跄兮,射则臧兮。

2.猗嗟名兮,美目清兮。仪既成兮,终日射侯,不出正兮,展我甥兮。

3.猗嗟娈兮,清扬婉兮。舞则选兮,射则贯兮,四矢反兮,以御乱兮。

□□◆□ □□◆□ □□◆□ □□◆□ □□◆□ □□◆□ ng

□□◆□ □□◆□ □□◆□ □□□□ □□◆□ □□◆□ ng

□□◆□ □□◆□ □□◆□ □□◆□ □□◆□ □□◆□ ng

附注:

以上为编写《周音》时的分析,现在仍然赞同。


诗经106-2猗嗟注释1

(备注:□=非韵、■=i韵、●=o/u韵、◆=ng韵)「」

1.猗嗟昌兮,颀而长兮。抑若扬兮,美目扬兮。巧趋跄兮,射则臧兮。

2.猗嗟名兮,美目清兮。仪既成兮,终日射侯,不出正兮,展我甥兮。

3.猗嗟娈兮,清扬婉兮。舞则选兮,射则贯兮,四矢反兮,以御乱兮。

□□◆□ □□◆□ □□◆□ □□◆□ □□◆□ □□◆□ ng

□□◆□ □□◆□ □□◆□ □□□□ □□◆□ □□◆□ ng

□□◆□ □□◆□ □□◆□ □□◆□ □□◆□ □□◆□ ng

附注:

1、猗=悠、约,古音do,演变到本诗写作年代的当地语言,可能已经丧失了辅音。猗从奇,奇从立,立从大,古音di,但在战国时代可能发生了i o二象性,也即,i→o元音变化。诗经中多次出现这种元音变化,见:诗经55-1淇奥押韵;诗经55-2淇奥注释3;诗经55-2淇奥注释2;

所以,猗嗟=于嗟(吁嗟),虽然于古音cu,但发展到辅音丧失的阶段,可能与约-悠同音,接近于的今音yu。诗经中多用于嗟,如:

诗经第11篇《麟之趾》:于嗟麟兮。

诗经第25篇《驺虞》:于嗟乎驺虞!

诗经第31篇《击鼓》: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诗经第58篇《氓》: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诗经第135篇《权舆》:于嗟乎,不承权舆!

以上均为讽刺诗。可见,这种感叹是极为夸张的修辞,必然涉及绝望和讽刺。

2、昌,=长,可视为通假字,指的是长得高。与后文的颀而长呼应。可见意思明确。昌=长、高,在诗经中多有体现,如:

诗经第88篇《丰》:子之昌兮,俟我乎堂兮,悔予不将兮。

诗经第96篇《鸡鸣》:东方明矣,朝既昌矣。匪东方则明,月出之光。(这里指的是太阳升高,也许是甲骨文昌的造字本义,但也有人认为甲骨文昌=唱的本字,从口)

诗经第97篇《还》:子之昌兮,遭我乎狃之阳兮。并驱从两狼兮,揖我谓我臧兮。

诗经106猗嗟押韵、注释、古音、今韵

显然,从本诗来看,昌=长得高。可能通长,也可能是日头升高的类比。

3、跄从仓,古音dong。前贤有许多种释读,一般解读为巧趋。这是错的。

先说前贤为什么错。前贤将这四个字的结构搞错了:巧趋跄兮。

巧趋跄兮=趋跄巧兮=趋跄是巧妙的!=趋、跄都是巧妙的!

这里的巧,修饰趋跄二字。这是我的解读,也是正确的解读。

而前贤误读为:巧趋跄兮=巧趋,跄兮=巧趋就是跄兮!=巧趋就是跄啊!

前贤的错误是非常明显的,但不知为何2000年过去,仍然没有人纠正,一错再错。

我认为:趋=快步走,跄=向下走。关于趋=快步走,这点没有疑问。关于跄=向下走,我是怎么得出的呢?

①跄从仓,古音dong。降从夅jiang,夅从二个反止,本义是向下走。夅古音可能为dong,可以演变为现在的jiang,d→j这种顎化是常见的。

②跄,最早见于尚书,《書·益稷》:笙鏞以間,鳥獸蹌蹌。

这句话说的是,正在奏乐,鸟兽就降临。但以前的经学家将其释读为舞蹈。这是错的。人群在奏乐,鸟在天上,野兽在山林,它们如果不来临,如何起舞?

再者,尚书的这段文字还有后续:《簫韶》九成,鳳皇來儀。夔曰:「於!予擊石拊石,百獸率舞,庶尹允諧。」

这说明,鸟兽跄跄,指的是鸟兽到来、降临,而非起舞。到最后百鸟之王凤凰来临。

③诗经第250篇《公刘》:跄跄济济,俾筵俾几。

其中,跄跄济济=跄跄跻跻,其中,跻=向上走,那么,跄=向下走。形容主人忙上忙下招待。

由上可知,跄=降,指的是向下走。

不过,也有一种微弱的可能:跄从仓、从足,指的是急匆匆走,如果是这样,本诗的趋-跄几乎同义,也是符合上下文的。

4、臧,=善,古音dong。也可以理解为:臧=中,指的是射中,中古音dong。

5、抑若扬兮,这里,扬=笑,抑=哭,抑若扬=哭若笑,是夸张的修辞,形容人长得好。与后文的美目扬兮之扬同义。可理解为眉笑言开,眼角上扬、嘴角上扬。而抑则是反义词,指的是皱眉、眼角下垂、嘴角下垂,为哭相。

这里容易误解为:抑=蹲着、趴着,扬=站着。因为前文颀而长兮,颀=高,长=高,都在突出身高。但细想一下,这是不可能的,人蹲着或趴着,就算再高,也是不高的。而哭的时候像笑着,这种情况反而不罕见,不仅长得好的人会如此被误解,一些普通人也会出现这种表情。


诗经106-2猗嗟注释2

(备注:□=非韵、■=i韵、●=o/u韵、◆=ng韵)「」

1.猗嗟昌兮,颀而长兮。抑若扬兮,美目扬兮。巧趋跄兮,射则臧兮。

2.猗嗟名兮,美目清兮。仪既成兮,终日射侯,不出正兮,展我甥兮。

3.猗嗟娈兮,清扬婉兮。舞则选兮,射则贯兮,四矢反兮,以御乱兮。

□□◆□ □□◆□ □□◆□ □□◆□ □□◆□ □□◆□ ng

□□◆□ □□◆□ □□◆□ □□□□ □□◆□ □□◆□ ng

□□◆□ □□◆□ □□◆□ □□◆□ □□◆□ □□◆□ ng

附注:由于篇幅太大,上一节只分析了第一阕的难点,这里开始第二阕。

1、名,这里指的是不是出名、闻名,而是起名字。这里并不是取大名,而是取表字。因为古人刚生下来几个月就要取大名,这种风俗一直流传到现在,但除了大名之外,古人还在20岁时取表字,用于自称,从此踏入社会。不过,现代人已经大多失去了这个传统,只有大名,没有表字。

这呼应了后文:仪既成兮。说的就是取表字的仪式结束了。这个公子正式成年了,可以参与社交了。

2、侯,=候,等候,静候。甲骨文侯(矦、)从石、从矢,似乎指的是猎人拿着弓箭,躲在石头后面,静候猎物靠近。引申为等候。

诗经106猗嗟押韵、注释、古音、今韵

至于古人为何将侯从人,专门用于指代一种爵位,我想:大概是因为古人从渔猎社会步入农业社会之后,大部分人多需要耕种,而少数脱产贵族可以仍旧延续以前的狩猎生活,故而演变为一种爵位吧。

本诗中,终日射侯,指的是终日游猎,不是在打猎,就是在打猎的路上。侯在这里应为甲骨文的本义,静候猎物,狩猎的准备阶段。当然,也可以理解为赋闲,不打猎的时光。整天不是打猎就是休息。

3、正,=征,出征、征途。不出正兮=不出征兮。

诗经106猗嗟押韵、注释、古音、今韵

甲骨文正,从止,有行走义,从囗(国),有为国而战义,本来就是远征之义。

再者,出征之征,本来就是正的衍生字。

那么问题来了,公子已经成年了,但整天游手好闲,不参军。讽刺意味明显,这是典型公子哥啊。

4、展我甥兮,其中,展-甥形成动宾结构,展=伸展、扩展,甥舅关系呼应了齐国姬姓诸侯国之间的关系,因为周朝建立后,立国功臣姜子牙被封到齐国,从此,齐国公主就一代代嫁给周朝王子,而随着周朝王子被封到中原各地诸侯国,齐国与中原姬姓诸侯国的关系自然就演变为舅舅-外甥关系,因为姬姓诸侯的母亲大都姓姜,也就是,国母的娘家在齐国,那么,中原姬姓诸侯不就成了齐国的外甥了吗?

不出正兮,展我甥兮。=不出征兮,展我甥兮。=不出征以展我甥兮。=不去外面打仗,为外甥们(中原姬姓诸侯国)扩展地盘。

因为无论齐国还是其他诸侯国,其本职任务就是为周天子征战四方,扩展地盘。而本诗所讽刺的公子,虽然长得威武雄壮,但终日游手好闲,绝不会为国而战,绝不会为周天子打地盘。


诗经106-2猗嗟注释3

(备注:□=非韵、■=i韵、●=o/u韵、◆=ng韵)「」

1.猗嗟昌兮,颀而长兮。抑若扬兮,美目扬兮。巧趋跄兮,射则臧兮。

2.猗嗟名兮,美目清兮。仪既成兮,终日射侯,不出正兮,展我甥兮。

3.猗嗟娈兮,清扬婉兮。舞则选兮,射则贯兮,四矢反兮,以御乱兮。

□□◆□ □□◆□ □□◆□ □□◆□ □□◆□ □□◆□ ng

□□◆□ □□◆□ □□◆□ □□□□ □□◆□ □□◆□ ng

□□◆□ □□◆□ □□◆□ □□◆□ □□◆□ □□◆□ ng

附注:由于篇幅限制,前两节每一节释读一阕,这里讲第三阕。

1、娈,好玩,一般用于形容女性,这里形容男子,表达了蔑视、讽刺。诗经中多有这种用法,如:

诗经第102篇《甫田》:婉兮娈兮。总角丱兮。未几见兮,突而弁兮!

呼应了后文:婉。指的是委婉、温柔,这也是用来形容女性的词,本诗用于形容男子,可见诗人所讽刺之人,虽然身为男子,但性格如女子。这种讽刺手法,也见于《甫田》,如上引用。

2、贯,贯通,指的是箭矢射到箭靶上之后,没有停留,而是从头到尾击穿靶子,逃逸出去。说明公子力大无穷,武艺高强。

射则贯兮,指的是每一次射击,射出的每一支箭,都会击穿靶子。这是假设句:射则贯兮=一旦射,则贯。

3、舞则选兮 vs 射则贯兮。形成对比,可见,选-贯都是褒义词,贯=贯穿,选=选择、出类拔萃、鹤立鸡群,英文里也有select、selected表示优越、杰出、优选之义。

在诗经第26篇《柏舟》: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威仪棣棣,不可选也。

其中,选(選)被释读为巽,=逊、逊色。也可以被释读为:顺,古音dong,与选同音,表示顺从。见:诗经26-2柏舟注释2;

但是,选=逊/顺这种猜测并不适合本诗。结合本诗,我认为选=选择、突出,更为合理。放在《柏舟》一诗中,也是合理的:威仪棣棣,不可选也=威仪棣棣,不可被选也=威仪棣棣,不可被突出也。

选指的是在一堆可选对象中选择一个最突出的。而在柏舟中,「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威仪棣棣,不可选也。」这几句话都有被动意味:不可转=不可被动摇;不可卷=不可被屈折、屈服;不可选=不可被鹤立鸡群=不可被落选、被淘汰。

综上可判断,选在诗经中也许并没有多重意思,而是一个意思:出类拔萃、鹤立鸡群,与英文select近义。那么,当初在分析诗经第11篇《柏舟》时,对于选=巽、顺的释读可能是错的。

4、四矢反兮,以御乱兮。其中,反=返,指的是射出去的箭矢返回。这里可能有隐喻,箭矢比喻武力,更进一步讲,指的是有军事实力的大臣,反虽然=返,但在这里喻义四位有军权的大臣从外面回到京城反叛君主,而打着的旗号,正是清君侧,正所谓:以御乱兮=抵御叛乱。

放在历史上,应该暗喻齐国历史上在田氏代齐之前的四位公卿作乱,田氏、鲍氏、栾氏、高氏。其实当时齐国的大家族不止四个,比如:国氏、高氏、鲍氏、田氏、崔氏、庆氏、栾氏。

当然,这里的四矢反兮,可能指的是齐桓公死后,齐国的四次内乱,将齐国的盛世打破,从此走向衰亡。

也可能指的是齐桓公死后,他的四个儿子联合攻打太子(太子昭,即:齐孝公),争夺王位。

也可能指的是齐桓公死后,他的六个儿子中,有四个先后当了齐王,分别是:齐孝公(公子昭)、齐昭公(公子潘)、齐懿公(公子商人)、齐惠公(公子元)。另外两个在位时间很短,被称为废公。

公子小白就是齐桓公,这也符合前面几首诗所表达的年代,都是公子纠-公子小白兄弟两人争夺王位的事情。本诗似乎就是在讽刺齐桓公,他虽然创造了齐国的鼎盛时期,但都是为了自己,并不是为了周天子,而他死后齐国的内乱,也是因为大臣掌握兵权导致的。

总之,本诗似乎讽刺的是公子小白,即齐桓公。这与正史中对齐桓公的赞扬是冲突的。但前面几首诗对公子纠的记述则与正史完全抵触。可见,诗经所载部分历史与正史不符,是可以理解的。


诗经106-2猗嗟注释4

(备注:□=非韵、■=i韵、●=o/u韵、◆=ng韵)「」

1.猗嗟昌兮,颀而长兮。抑若扬兮,美目扬兮。巧趋跄兮,射则臧兮。

2.猗嗟名兮,美目清兮。仪既成兮,终日射侯,不出正兮,展我甥兮。

3.猗嗟娈兮,清扬婉兮。舞则选兮,射则贯兮,四矢反兮,以御乱兮。

□□◆□ □□◆□ □□◆□ □□◆□ □□◆□ □□◆□ ng

□□◆□ □□◆□ □□◆□ □□□□ □□◆□ □□◆□ ng

□□◆□ □□◆□ □□◆□ □□◆□ □□◆□ □□◆□ ng

附注:

前面三节分别分析了每一阕的难点,也揭示了本诗为讽刺诗,可能讽刺的是公子小白(齐桓公),说他整日游手好闲,导致齐国内乱。

但是,如果第二阕:不出正(征)兮,展我甥兮,说的是齐襄公,也是说得通的。

因为,众所周知,齐襄公与其妹(据传为文姜)私通,后文姜嫁给鲁桓公。在鲁桓公到齐国出差时,齐襄公杀死了鲁桓公,所以鲁桓公的儿子即位,成了鲁庄公。历史上,鲁庄公在位期间,其母亲文姜一直与齐襄公保持关系,鲁庄公也没有掩饰或避讳,所以,时人皆认为:鲁庄公是齐襄公与其妹文姜的私生子。

所以,如果本诗所讽刺的对象是齐襄公,那么这里的「展我甥兮」主语就是齐襄公,也符合当时他二人的身份和势力差别,意思是齐襄公不用开辟疆土,就可以玩弄鲁国于股掌之内。

从语法上来说,「不出正兮,展我甥兮」是并列句子,说的是齐襄公不出征,齐襄公把玩鲁庄公,如同父亲把玩儿子一样。

而第二节对「不出正兮,展我甥兮」的分析可能是错的,当时分析:「不出正兮,展我甥兮」=不出正以展我甥。已经改变了句子结构,将并列的两个句子,改成了主句+目的状语,或主句+从句。这种改动句子结构的做法,是释读上的一种复杂化,不可取。

然而,杀害齐襄公的是两个大将:管至父、连称。外加他的堂兄:公孙无知。可能除了管至父、连称之外,还有其他两名将军,参与弑君,只不过正史中并未记载。

如果单从语法和字面意思上讲,本诗讽刺的最可能是齐襄公,他是齐桓公的兄长。而姜氏齐国中后期王位继承大都不是父死子继或兄终弟及,而是内乱,相互厮杀夺权。这是姜氏齐国灭亡的根本,不仁,不恺,不悌,这些正是前几首诗字面上所说的溢美之词,在这里看来,都是反话。姜氏齐国的内乱和灭亡,不正是王族和公族缺乏了这些基本道德吗?


诗经106-3猗嗟上古音大概

(备注:□=非韵、■=i韵、●=o/u韵、◆=ng韵)「」

1.猗嗟昌兮,颀而长兮。抑若扬兮,美目扬兮。巧趋跄兮,射则臧兮。

di do dong di, cing ci dong di. ci co dong di, bi bu dong di. co do dong di, do di dong di.

2.猗嗟名兮,美目清兮。仪既成兮,终日射侯。不出正兮,展我甥兮。

di do bing di, bi bu ding di. co ci dong di, dong di do co. bi du dong di, dong co dong di.

3.猗嗟娈兮,清扬婉兮。舞则选兮,射则贯兮。四矢反兮,以御乱兮。

di do cong di, ding dong cong di. bu di dong di, do di cong di. di di bong di, di du cong di.

□□◆□ □□◆□ □□◆□ □□◆□ □□◆□ □□◆□ ng

□□◆□ □□◆□ □□◆□ □□□□ □□◆□ □□◆□ ng

□□◆□ □□◆□ □□◆□ □□◆□ □□◆□ □□◆□ ng

附注:

1、猗从奇,奇从立,立从大,古音di。但在本诗写作年代,在诗人所处地方的方言中,可能奇已经发生了i o二象性,di→do,也即:当时,猗从奇,可能读作do,或已经发生了辅音零化,do→o或io,与「于」近音或同音。猗嗟=于嗟。

2、颀从斤,古音cing。

3、抑从印,甲骨文印-抑同源,但在现代汉语中,印有鼻音,抑没有鼻音,可能发生了鼻音脱落。印从人,古音cing或cong。抑从印,印从人,可知古音最初可能为cing,后来鼻音脱落,cing→ ci,然后辅音零化:ci→i(yi)。

诗经106猗嗟押韵、注释、古音、今韵

诗经106猗嗟押韵、注释、古音、今韵

4、趋从刍,刍(芻)从屮(草),古音do。

5、跄从仓,古音dong。但是仓从今(亼),可能存在更早的古音cong,这符合商音理论:所有d辅音都来自c辅音。

6、仪从义(義),義从我,我从戈,古音co。

7、射从手,古音do。发生了d→sh辅音顎化,o→ie→e元音裂化。

8、侯从石、从矢,可能均为义符,但也有可能石为声符,古音do。不过,根据今音hou倒推,古音为co更合理一些,不过根据商音理论,侯也有可能经历过d辅音阶段:co→do→hou。

9、舞从無,無从木,古音bu。发生了b→w辅音演变。

10、选(選)从巽,但我并不认识巽金文的声符,只能根据周音理论,倒推選(南阳方言syuan)古音dong。

诗经106猗嗟押韵、注释、古音、今韵

11、御从午,午=杵的本字,画的是棒槌,古音du。发生了d→0辅音零化。并且出现了介音,或者双元音。u→iu(yu)。


诗经106-4猗嗟今韵

(备注:□=非韵、■=i韵、●=o/u韵、◆=ng韵)「」

1.猗嗟昌兮,颀而长兮。抑若扬兮,美目扬兮。巧趋跄兮,射则兮。

2.猗嗟名兮,美目清兮。仪既成兮,终日射,不出兮,展我甥兮。

3.猗嗟娈兮,清扬婉兮。舞则选兮,射则贯兮,四矢兮,以御乱兮。

□□◆□ □□◆□ □□◆□ □□◆□ □□◆□ □□◆□ ng

□□◆□ □□◆□ □□◆□ □□□□ □□◆□ □□◆□ ng

□□◆□ □□◆□ □□◆□ □□◆□ □□◆□ □□◆□ ng

附注:

1、臧→中,通假字,古音dong。但也可以不改,或者臧→善,都可以。

2、侯→候,古今字、通假字,最初指的是等待猎物出现,后来引申为等候、休闲。

3、正→征,古今字、通假字。

4、反→返,古今字、通假字。

以上只是考虑了古今字、通假字,并未考虑古今音变,可视为版本一。

第一阕的韵脚:昌-长-扬-跄-中,在现代汉语中,绝大部分仍然押韵ang,但中ong除外,所以还不如改回原来的臧ang。

第二阕的韵脚:名-清-成-征-甥,在现代汉语中,名-清押韵ing,成-征-甥押韵eng,不过ing=yeng,所以,仍然押韵,无需修改。

第三阕的韵脚:娈-婉-选-贯-返-乱,在现代汉语中,仍然押韵an。不过,前贤对此字多有误解,而且选的近义相差太大,有必要改。

5、选→巅,近义词,指的是出类拔萃,鹤立鸡群。同时,娈-婉-巅-贯-返-乱,在现代汉语中,仍然押韵an。

6、猗嗟→于嗟,通假字。这一点需要谨慎。不过,在诗经第55篇《淇奥》中,已经体现了猗的这种i o二象性。见:诗经55-1淇奥押韵;诗经55-2淇奥注释3;诗经55-2淇奥注释2;

于是出现了版本二,20231018下午14:11

嗟》

1.嗟昌兮,颀而长兮。抑若扬兮,美目扬兮。巧趋跄兮,射则臧兮。

2.嗟名兮,美目清兮。仪既成兮,终日射,不出兮,展我甥兮。

3.嗟娈兮,清扬婉兮。舞则兮,射则贯兮,四矢兮,以御乱兮。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61079828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1buydog.com/429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