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样的蝉,不一样的感觉!

虞世南的《蝉》,骆宾王的《在狱咏蝉》,李商隐的《蝉》,都是唐代托咏蝉以寄情的名作。

虞世南的《蝉》 :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骆宾王的《在狱咏蝉》: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李商隐的《蝉》: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三首诗的作者都是唐朝著名诗人。他们所处的时代不同,遭际不同,同样是咏蝉,抒发的感情也截然不同。

虞世南在唐初咏蝉,当时太宗李世民开明善纳谏,诗人性刚烈,敢直言,所以诗中充满了自信: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骆宾王的咏蝉,写于武后当政时期,由于上疏触怒武则天,被诬陷,以贪赃罪名入狱。诗人在狱中听到外面秋蝉鸣叫,想到自己少时壮志与现在的处境,不免伤感,考虑将来前途无望,报国无门:“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不禁转悲伤为激愤,于是发出“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的质问。

李商隐生于晚唐时期,一生经历由唐宪宗唐宣宗六朝,正值牛李党争相当激化之时。李商隐借蝉写自身在困境挣扎与无助:“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以及作为下层小官员在宦海中沉浮不定的辛酸:“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最后诗人以“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结尾,与其说诗人是抒发自身的清高胸意,未若说是无奈的叹息。

同时读这三首唐诗,让我最感慨的是,历史的洪流滚滚而来,夹裹着每一个人,普通人在大的历史背景下,只能随波逐流,三位诗人如此,我们更是如此!

一样的蝉,不一样的感觉!

附:三位诗人简介: 虞世南(558-638), 字伯施,余姚人,历仕陈、隋二代,官拜秘书郎、起居舍人。隋朝灭亡后,依附于夏王窦建德,授黄门侍郎秦王李世民灭窦建德后,引虞世南为秦王府参军记室参军弘文馆学士,与房玄龄等共掌文翰,成为“十八学士”之一。贞观年间,历任著作郎、秘书少监、秘书监等职,封永兴县公,故世称“虞永兴、虞秘监”。南北朝至隋唐时期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诗人。虞世南生性沉静,执着好学。虽容貌怯懦、弱不胜衣,但性情刚烈,直言敢谏,深得李世民敬重,时称“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五绝。贞观十二年(638年),虞世南去世,享年八十一岁。

骆宾王(约640年-约684年),字观光,又称骆临海,婺州义乌人,中国唐代官员、文学家、诗人。骆宾王7岁能诗,有神童之誉。约在唐高宗显庆(656年-661年)年间,为道王李元庆府属,后历仕朝中及四川高宗永隆二年(681年)夏,贬临海丞。后人因之称其为“骆临海”。光宅元年(684年)九月,徐敬业(即李敬业)自称匡复府大将军,骆宾王为徐敬业起草《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即《讨武曌檄》),朝野震动。十一月,兵败后被杀,或云投江死,或云落发为僧。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谿生,又号樊南生,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温李”,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人,后随祖辈移居荥阳(今河南省郑州市),晚唐时期诗人。李商隐幼年丧父,随母还乡过着清贫的生活。十六岁时,因擅长古文而知名。大和三年(829年)移家洛阳,结识令狐楚等前辈。“牛党”令狐楚欣赏他的文才,亲自授以今体章奏之学,并给予资助,后又聘其入幕,至开成二年(837年),考中进士,及第后再入令狐楚幕,令狐楚死后,入“李党”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不久娶王女为妻。从此陷入“牛李党争”旋涡,被“牛党”视为“背恩”“无行”。次年应“博学鸿词科”考试,已被录取再遭刷落。会昌二年(842年)应“书判拔萃试”,被授秘书省正字。宣宗即位后,牛党得势,其随即放弃京职,随李党郑亚赴桂海。后期十几年时间,都漂流各地,为各地幕僚,开始笃信佛教。大中十二年(858年),因病退职还乡,在郑州去世。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61079828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1buydog.com/428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