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世宁画的狗(郎世宁端午图)

郎世宁画的狗(郎世宁端午图)

郎士宁《锦春图》

郎世宁画的狗(郎世宁端午图)

宋徽宗《芙蓉锦鸡图》

看这幅作品的第一眼,我被雄性锦鸡身上羽毛的亮光所震慑,尤其是那明晃晃的黄。说震慑,有些言不由衷。刻薄一些说,是反感。站在文化包容的立场上说,是产生了审美的不适。

这是意大利传教士、宫廷画家郎士宁向乾隆皇帝祝寿进献的作品。《锦春图》主题图案为花石锦鸡,寓意“前程似锦”“锦上添花”。

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来到中国的郎士宁,历经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长期与三代帝王打交道,对皇家的喜好了如指掌。早年间,他听从了康熙皇帝的建议,让自己的欧洲写实风格的油画,融入一些中国传统绘画的笔墨趣味,多一些中国味道。为了传教,郎世宁十分注重用自己的才华来博得皇帝的宠爱。

如同下厨一般,中国味道最容易掌握的技巧,是挑选食材。牛排换成糖醋排骨,就成功了一半。这等同于绘画的题材。至于刀工、每道工序的火候、食材与时令的关系,则是慢慢熏染的过程,急不来。所以,郎士宁很快将狮子老虎等张扬的西方题材,改变成中国传统文化中寓意祥瑞的对象。画肖像的时候,皇帝不喜欢的人物脸上的阴影,郎世宁也做了调整。

画中位于主体位置的锦鸡,着实有些面熟,令人想到宋徽宗的《芙蓉锦鸡图》。有人说《芙蓉锦鸡图》是北宋画院的画师代笔,这不是此处讨论的重点。郎世宁的这只锦鸡,让宋徽宗的锦鸡凸显出某种品格。

相形之下?,宋徽宗的锦鸡显得?朴素?,甚至?有些陈旧。《芙蓉锦鸡图》虽然色彩艳丽,但称得上含蓄。锦鸡形态高贵,身姿宁静婉约。它静静凝望眼前的蝴蝶,仿佛进入一种痴迷的遐想,目光有些许呆滞。呆也好,旧也好,却无比契合中国人的审美,与我们内心对于美的需求贴切?得严丝合缝。

回过头来看郎士宁,端到?眼前这盘中国菜,虽然选对了食材,色?相??堪称??完美?,但还是?差了点?复杂?的意味??。

要想深入中华文化的肌理,绝非易事,最好从儒释道进入。如同中国园林的百折千回、曲径通幽一般,传统文化欲拒还迎,欲语还休——《老子》说“见素抱朴”,素是未经漂染的丝线,朴是未经加工的原木,最质朴的才是最高贵的。作为皇帝的宋徽宗、信奉道教的宋徽宗,当然深谙朴素与高贵的关系,所以创造出令人销魂的“天青色”。或者说,无需刻意创造,而是一种天然的本能。简约与朴素,透露骨子里的高贵,再看宋徽宗的《写生珍禽图》便知。

富贵,却要表现得朴素,不然就丢掉了精神上的富贵。这俯拾皆是的辩证法,令擅长数理的郎士宁很是烧脑。在他看来,声东击西?,这是不是一种狡黠?或?虚伪?

想起一个例子。一位中国学生去西方留学,第一堂课自我介绍,其他同学纷纷亮?出看家本领。中国学生表示,自己并没有什么特长,成绩也平平。这是谦虚,“满招损,谦受益”,谁知却遭到周围同学的不屑?和?质疑?。

石涛说,书画非小道,世人形似耳。中国画?的??观众??虽然不擅挥毫,审美却不知不觉行走在这条大道上。

对于郎世宁的“形似”,不应给予单纯的批评。在某种意义上说,郎士宁刻意保持着自己的风格,有意将其作为东西方文化交融的探索。从他的角度看去,缺少了透视和阴影的中国水墨,千篇一律,那些牡丹、芍药,在绢纸上扁平地盛开了千年,正是在等待着他这样一个异域画师前来改善一番呢。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61079828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1buydog.com/35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