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伏天分“公母”,咋分的?今年是“公伏”还是“母伏”?母伏热还是公伏热?
俗话说“日子好过,伏天难熬”,再过一段时间“上蒸下煮”的三伏天就要到了。古人称伏天为“暑邪”,伏天最大的特点就是潮湿闷热,稍微动动便是一身汗,皮肤上总是汗津津的,让人体感极为不适。
虽说每年三伏天到来的时间差不太多,气温也都相差不大,但由于种种原因,有些年份的三伏天会相对凉爽一些,有些年份的三伏天会酷热无比,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一起来看看!
“公伏”和“母伏”怎么分
古人信奉阴阳学说,凡事都要讲究个阴阳平衡,数字自然也不例外。古人认为单数为阳,双数为阴;传统文化中,阳为男,阴为女。所以通常认为,入伏当天的农历日期为单数,则为“公伏”;如果入伏日期为双数,则为“母伏”。
今年头伏第一天是7月16日农历六月十八,正好是双数,所以今年的伏天就是“母伏”。
“公伏”和“母伏”到底谁更热
一般来说,公伏没有母伏热。为啥这么说呢?有古人流传下来的谚语为证。
谚语说“雨淋公伏头,晒破狗舌头”,意思就是说,公伏的天气往往多晴天、少雨,属于那种干热、大热的气候。就连家里养的狗,因为天气炎热而吐出来的舌头,都会被太阳光晒伤。
而母伏呢?情况正好恰恰相反,谚语说“雨淋母伏头,炕头起蘑菇”,母伏虽然阳光不烤人,但往往雨水频繁,天气会比较潮湿、闷热。整个伏期降水较多,就连睡觉的炕头上都长出了蘑菇。
虽然两者在具体气温上可能差别不大,但干热和湿热还是有很大区别的,相较于闷热、潮湿的“桑拿天”,还是单纯的“晒”更让人感觉舒服一些。由此可见,母伏要比公伏给人的感觉更热一些。
当然,现在还没有真正的入伏,古人总结出来的这些说法,对不对的目前还无法判断,还需要等待时间的验证。
三伏将至,你更希望伏天是“干热”还是“湿热”呢?欢迎评论留言!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61079828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1buydog.com/16863.html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1buydog.com/16863.html